根据病因不同,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也称周围型睡眠呼吸暂停,呼吸暂停发生时患者的口、鼻气流消失,但胸腹部的呼吸动作仍存在,常可见到患者腹部的起伏十分剧烈,拼命挣扎,直到上气道重新开放后,气流恢复为止;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则不同,在口、鼻气流消失的同时,胸腹部的呼吸动作也消失,呼吸暂停发生时患者一动不动;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兼有阻塞型及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共同特点。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最多见,中枢型患者最少见,不超过总数的10%。由于二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治疗方法也有区别,所以通过准确的诊断手段,正确区分睡眠呼吸暂停类型,对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必要。
⑴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常被下的软腭、悬雍垂或后坠的舌根等软组织堵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此时脑内的呼吸中枢仍不断发出呼吸冲动,以兴奋呼吸肌,故胸腹部的呼吸运动存在,肉眼观察就可见到患者的胸腹部上下起伏,活动剧烈,而且随着呼吸暂停时间的延长,血液中氧气含量不断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胸腹部的呼吸运动逐渐加强,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上升、氧气下降到一定程度,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也达到一定的强度,病人发生短暂觉醒,上气道开放,气流随之恢复。
从鼻部到咽喉部任何解剖结构的异常都可在睡眠时造成上呼吸道阻塞,但并不是所有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可以通过临床检查发现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异常,许多中枢呼吸驱动功能不好或咽喉气道周围的软组织塌陷性增加的人,睡眠时也易发生呼吸道堵塞。
除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单纯的外科手术切除引起气道狭窄的软组织而去除睡眠呼吸暂停,大多数患者需要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⑵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多在中枢神经系统,与中枢呼呼驱动功能受损有关,因而称之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呼吸中枢对外周传入的各种信息,如低氧、高二氧化碳刺激、胸壁或肺部传入冲动的感受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放冲动来兴奋呼吸肌的活动,造成上呼吸道塌陷,呼吸运动消失,气体自然就不能被吸入或排出肺脏。肌肉萎缩、无力的患者由于呼吸肌不能有效地响应呼吸中枢发生的神经冲动而收缩,在呼吸中枢驱动较低的情况下,也可发生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本型常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侧索硬化、脑梗塞等等。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失眠易醒,有些重症患者入睡困难,一进入梦乡,即被憋醒。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主要以嗜睡为临床表现不同,就诊时常诉失眠。极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服用安眠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会加重。
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也会造成反复缺氧及睡眠紊乱,长期不予治疗,后果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无差别。
治疗方面,手术对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少数患者对呼吸兴奋性药物的反应尚可,无创性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较为肯定。
⑶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时一般先出现中枢型呼吸暂停,数秒、数十秒后才出现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这是因为,当上一次呼吸暂停结束的时候,患者常常要深呼吸数次,机体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呼出,血二氧化碳降至较低水平,对呼吸中枢的刺激效应减弱,呼吸冲动不足以引起有效的呼吸运动,而出现中枢型呼吸暂停;随着呼吸暂停时间延长,血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上升,血氧逐渐降低,呼吸中枢受到的刺激加强,呼吸运动恢复,但由于这时上气道尚未开放,故只有胸腹运动而无呼吸气流,表现为阻塞型呼吸暂停。
三种类型的呼吸暂停常在一个患者身上共存,但以一种类型为主,例如重症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及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都包含中枢型呼吸暂停的成分。阻塞型呼吸暂停为主的患者手术治疗后可以变为中枢型呼吸暂停为主,中枢型呼吸暂停患者药物治疗后也可出现阻塞型改变,提示三者的区分并不是绝对严格的。
在临床上,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中枢型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区别
|